蒸壓加氣混凝土是采用硅、鈣質材料經磨細成漿,加入發氣劑,經成型切割、蒸壓養護制成的多孔混凝土。是一種輕質、多孔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質量輕、保溫好、不燃燒且可加工等優點,可以制成不同規格的砌塊、板材和保溫制品。
一、蒸壓加氣混凝土的早期歷史
1880年,德國研究人員米夏埃利斯(Michaelis)獲得了其發明的蒸汽養護處理技術的專利。
1889年,捷克人霍夫曼(Hoffman)試驗成功在混凝土“充氣”二氧化碳的方法并獲得專利。
1914年,美國人埃爾斯沃斯(Aylsworth)和戴爾(Dyer)采用鋁粉和氫氧化鈣,以達到多孔水泥混合物,并獲得了專利。
1919年,柏林人格羅沙海(Grosahe)用金屬粉末作發氣劑制出了加氣混凝土。
19年,瑞典建筑師艾里克森博士(Dr.Johan Eriksson)在發展現代蒸壓加氣混凝土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的石灰石和磨細集料制作加氣混合物的方法(稱為“石灰配方”)獲得了專利
1923年,瑞典建筑師艾里克森博士(Dr.Johan Eriksson)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技術學院發明了工業砂加氣混凝土(AAC)工藝。
艾里克森博士(Dr.Johan Eriksson)
1929年,世界上批工業砂加氣混凝土(AAC)砌塊在瑞典小鎮Yxhult的工廠誕生投產。
YxhultsStenhuggeri Aktibolag 工廠
1937年,蒸壓加氣混凝土生產開始走向國際化。
二、蒸壓加氣混凝土的發展
1. 蒸壓加氣混凝土在國際上的發展
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蒸壓加氣混凝土主要集中在北歐三國:瑞典、挪威和芬蘭。二次世界大戰嚴重阻礙了蒸壓加氣混凝土的發展,使原本具有良好發展勢頭的新型產業停滯不前,直到二戰結束,由于出現世界性能源緊缺,才使具有節能優點的蒸壓加氣混凝土再次得到發展。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西歐、東歐、前蘇聯相繼引入了蒸壓加氣混凝土生產技術并完善了生產工藝,涌現出一批專利技術。全世界范圍內大約有六十多個國家設廠生產蒸壓加氣混凝土,分布范圍包括寒帶、溫帶、熱帶地區,主要技術有瑞典的伊通(Ytong)技術和西波列克斯(Siporex)技術、德國的海波爾(Hebel)技術、波蘭的烏尼泊爾(Unipol)技術、荷蘭的求勞克斯(Durox)技術和丹麥的斯梯瑪(Stema)技術。德國已經成為蒸壓加氣混凝土的技術中心,世界范圍內蒸壓加氣混凝土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海波爾公司和伊通公司所屬的工廠中。
目前,德國威漢公司(WEHRHAHN)、瑪莎公司(masa)、海斯公司(HESS-STOKE),荷蘭艾爾科瑞特公司(Aircrete)等在以上技術基礎上創新出各自的技術裝備,推向中國市場。
由于蒸壓加氣混凝土具有優良的保溫節能特性,在寒冷地區應用其優勢極為明顯,因此世界上較早使用蒸壓加氣混凝土作為保溫隔熱建筑材料的國家主要集中在北歐、東歐和西歐等地,后來才在以日本、前蘇聯為代表的亞洲地區和其他地區發展起來。波蘭地屬嚴寒地區,緯度比我國黑龍江還要高,建筑節能要求比北京高,因此,50%以上的墻體均使用蒸壓加氣混凝土;德國利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生產輕質砌塊砌筑帶空氣層的雙層墻體,以達到保溫節能要求,同時還廣泛將其用于防火墻板;世紀50年代以后,蒸壓加氣混凝土在日本迅速發展,現在正逐步形成墻體材料的主導地位,日本建筑有72%~76%的外墻使用蒸壓加氣混凝土條板,其中住宅使用最多,占總使用量的51%~56%,因為蒸壓加氣混凝土具有堿性環境,美國還將其用作武器射擊場靶子后面的擋墻,減輕鉛對地下水的污染,為美國的軍事訓練提供了環保材料。
2. 蒸壓加氣混凝土在我國的發展
我國是生產和應用加氣混凝土較早的國家。早在1932~1934年間,在上海平涼路橋邊建成了一座小型加氣混凝土廠,其產品用于幾幢單層廠房和國際飯店、新城大廈、錦江飯店、河濱大樓和匯豐銀行等高層建筑的內隔墻,并一直沿用至今,高樓建成后工廠也隨之停產。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十分重視加氣混凝土的研究和生產。1958年,原建工部建筑科學研究院開始研究蒸養粉煤灰加氣混凝土,1962年起建筑科學研究院與北京有關單位研究并試制了加氣混凝土制品。并很快在北京矽酸鹽廠(現北京金隅加氣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和貴陽灰砂磚廠(現貴陽高新華宇輕質建材有限公司)半工業性試驗獲得成功。1965年引進瑞典西波列克斯公司專利技術和全套裝備,在北京建成我國家加氣混凝土廠——北京加氣混凝土廠(現北京金隅加氣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標志著我國加氣混凝土進入工業化生產時代。 自1965年建設家加氣混凝土廠起,經歷了50余年時間,我國不僅建成了各類加氣混凝土廠約00家,生產能力約2.5億m3,成為國際上加氣混凝土生產和應用最多的國家,也是應用粉煤灰生產加氣混凝土最廣泛、技術最成熟的國家,并且進一步拓展了原材料的范圍,成功地將其他含二氧化硅工業廢棄物(如石材加工產生的碎末、水泥管樁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漿以及玻璃、采煤、采金業的尾礦等)作為硅質材料大量用于加氣混凝土生產。隨著生產的發展,在還涌現出一批從事加氣混凝土生產、設備和應用技術研究的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建立了科研、設計、教學、生產、施工、裝備和配套材料供應系統;制定了從原材料、產品、實驗方法和應用的標準規范,使我國加氣混凝土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經70和80年代兩個較快的發展階段,90年代進入第三個快速發展階段。隨著我國墻改力度加大,特別是城市限制生產和使用粘土實心磚的強力推進和第二步(部分地區三步)節能的實施,進入21世紀初加氣混凝土進入又一個加速發展時期,突破部門界限、行業界限、所有制界限,跨行業、跨部門、多種經濟成分并舉、朝著大規模、多品種、高科技方向發展。隨著環保風暴和裝配式建筑的推進,加氣混凝土制品,尤其是板材的發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